無名中文 > 古言 > 雄兔眼迷離 >
        非得論起從哪來,其實她與薛凌八九不離十,皆是平城付之一炬。連場景也相似,一個捏著一枚白玉鬼工球去當(dāng)鋪換花銷,一個拿著倆張銀票換碎銀。只是薛凌再是倉皇匆忙,終不減從小養(yǎng)出來的舉止氣度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掌柜的瞧出薛凌不識貨,也只當(dāng)她是家里好東西見多了,不知柴米貴罷了。賺個黑心錢已是撐破了膽,斷沒生出過要欺了薛凌的心思。

        含焉卻沒這般好運氣,眾生百相,莫說與薛凌相提并論,便是與和她一起在胡人地頭流落輾轉(zhuǎn)的漢妓放在一塊,含焉仍是里頭最為膽小的一個。

        犯而不校,唾面自干。人長成什么樣,總是有跡可循。姚是平城周邊大姓,在她生活的小莊子上,人與人這一輩若沒有血緣,往上多數(shù)幾代,總能抓出來點沾親帶故。

        梁越往西北,地越苦寒,百姓自然不比魚米之鄉(xiāng)富裕。梁成帝在位時,過不了冬的赤窮之家雖是極為罕見,但青黃不接卻是三五載有一次。雖沒嚴(yán)重道需要朝廷撥糧賑災(zāi)的地步,但家家戶戶總得勒緊點褲腰吃飯。

        平安二城既是在最西北處,個中艱難可見一般。若非如此,當(dāng)初薛凌見到安城那一糧倉精米也不會忍不住咬牙,只她當(dāng)時不知平城無戰(zhàn)不得要糧的緣由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含焉既生在平城,日子也就過的和那些人大同小異??捎趥€人而言,這一丁點小異,足以一生都不同。在家家都要靠著老爺家的幾畝租地或者原子上野物討活路的時候,含焉的爹在一家生意人里謀了個賬房的活計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旱澇保收為家里存了些余錢外,男人得跟著東家走街串巷南來北往的跑著,一年到頭沒幾天在家。因此,含焉家里人丁稀少。幼弟未長成,祖母年邁,娘親一個婦人要操持里外,大小事只求個安樂祥和,哪能跟薛凌一樣,去在意低頭不低頭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耳濡目染,含焉自是一身恭順。太平無事的年景里,這性子在那片地,十里八鄉(xiāng)都有名。她五官本就頗為清秀,三餐無憂又養(yǎng)的膚色極為白凈,不似尋常農(nóng)家面黃肌瘦。

        加之姚家從小請了先生跟著識文斷字,書卷氣慣來襯人。一到了女孩子長開的年紀(jì),婷婷裊裊低眉,黃花嫩蕊堪憐...(臥槽......我在寫什么?。。。?!反正我也不記得在哪讀到的了,先這么著吧。)

        沒準(zhǔn)薛凌躲在平城角落里翻話本子時,紙上所書的妙齡佳人,拿含焉的臉套上去,也能稱的像模像樣。

        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